兴国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
近日,兴国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成功开展首例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标志着医院在消化道疾病的微创治疗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让群众足不出县即可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
61岁的患者曾先生患有食管上段恶性肿瘤晚期,食管癌化疗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月,经检查发现患者并发食管气管瘘,这导致他吃进去的部分食物会从瘘口流进肺部引起较重的肺部感染,从而无法正常经口进食,且营养得不到保障,严重威胁患者生存周期。为解决“进食难”的问题,患者及家属辗转在多家医疗机构,多次尝试放置鼻胃管、内镜下置营养管等保守治疗方法,均因瘤体较大致食管狭窄无法成功置管而以失败告终;又因为开腹手术风险较大而不愿意接受传统手术放置胃造瘘管,最终来兴国县人民医院就诊。
患者入院住院治疗后,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普外一科主任黄永生副主任医师及普外一科副主任刘汉建副主任医师,经过详细讨论及手术方案设计,并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开展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于10月25日在介入室仅用15分钟完成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营养通道顺利建立。术后,患者家属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可熟练通过造瘘管行肠内营养。
普外科专家黄永生介绍,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常呈现恶病质状态,营养状况不佳,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消化道梗阻的病人,他们无法接受肠内营养,只能依赖长期的肠外营养支持,这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进行的经皮胃造瘘术,以其微创性、短手术时间、高手术成功率以及较少的并发症等优势,能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解决他们“进食难”的问题。目前,随着微创技术和相关器械的不断进步,该院普外一科已率先开展了多项消化道介入治疗技术,包括DSA引导下的小肠减压管置入、结直肠支架置入,以及对消化道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等。这些技术的实施,为许多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使他们不必仅限于接受传统低效的维持治疗或承受大手术带来的身心创伤。
(责编:阎秀峰 王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