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大咖共话血压健康,助力实现血压达标

2023-10-11
作者:高血压达标中心
浏览量:4964

全国高血压日,我们在行动!时值2023年10月8日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来临之际,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高血压达标中心联合发起,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的2023年全国高血压日访谈活动--“大咖共话血压健康”重磅开讲。 

 图片28.png

 

活动由北京天坛普华医院张之瀛教授担任主持,邀请到全国知名心血管领域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北京医院刘蔚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源源教授及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袁亦方博士共聚健康中国观察访谈间,围绕血压防控、自测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摄盐、运动等内容,为公众带来一场专业权威、通俗易懂的科普访谈活动,以帮众公众了解高血压、管好高血压。

图片29.png图片30.png

 

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血压防治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高血压不只是单纯的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公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并不理想。有半数患者并不知晓自己患者有高血压;在知晓自身高血压的患者中,仅有1/3的患者能够接受有效的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0%-20%的患者能够实现血压达标。

 

而且,有研究显示,相比于国外高血压人群,中国高血压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对此,霍勇教授认为,需要针对我国高血压现况和特点,做好高血压的各级防治工作。首先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高血压,则需要预防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周围血管的损伤,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减少高血压导致的死亡。

 

近年来,高血压管理领域取得了诸多新进展,比如经皮去肾神经术(RDN)。霍勇教授表示,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或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高风险的患者,RDN可以有效降低血压,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高血压的管理已进入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RDN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时代,相信在我国获批临床应用后,RDN将成为特定人群高血压治疗的新选择,高血压的管理将进入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RDN三驾马车并行的时代。

 

总之,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未来可期,应从医生做起,从现在做起,对高血压做到早知晓、早预防、早治疗、早达标。

 

合理摄入 平衡膳食

“吃好喝好”也是一门学问

 

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想要实现健康生活,正确的生活方式,尤其健康、平衡的饮食非常重要。孙宁玲教授指出,平衡的膳食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第一类为谷薯类,包括谷类(含全谷物)、薯类与杂豆;第二类为蔬菜和水果;第三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第四类为大豆类和坚果;第五类为烹调油和盐[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饮食的摄入,应该格外讲究。比如肉类分为红肉、白肉。红肉主要是猪肉、牛肉、羊肉,含有更高的饱和脂肪酸,相对更容易出现高脂血症,故对于胆固醇增高的人群、冠心病人群,不推荐长期食用。此类人群更适合食用白肉,如鸡肉、鸭肉、海鲜。这种肉类皮下脂肪较少,蛋白质相对较高,同样适合健身人群,但痛风人群则不适合食用。所以,人群不同,其适合的食物也有所差异,但无论是属于哪种人群,均衡饮食都最为重要,不要对某一类食物太过偏爱。

 

在国人的营养素摄入中,钠的摄入(即盐的摄入)过多,钾的摄入过少是普遍现象,故而应该控盐补钾。孙宁玲教授提到,菠菜、芥菜、莴笋、空心菜、口蘑等食物含钾量较高,更适合低钾人群食用。如果未合并肾功能不全,还推荐食用低钠盐。关于体内钠含量的评估,其金指标是24小时尿钠排泄量的检测,临床也可以通过单次尿量中钠的检测对24小时钠排泄量进行估算。当然,对于公众而言,这些检测稍显繁琐,日常可通过6g含量的标准化小勺来衡量钠盐的摄入,也可通过相关食品调查问卷进行盐摄入量评估。

 

此外,烹调方式也需要注意。煎炸炒烤等烹调方式会使蔬菜中的维生素、叶酸大量流失,可能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在高血压基础上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也被称为H型高血压,会显著增加卒中风险。因此,对于蔬菜的烹饪应简单化。如果出现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需要补充叶酸,从而帮助公众更好的实现血压控制。

 

盐多心慌,盐少健康

防治高血压,从低钠盐开始

 

近年来,随着减盐策略的实行,低钠盐进入公众视野。在今年4月份,袁亦方博士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比了老年人群中,代盐(低钠盐)和限盐(减少盐摄入)对血压以及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至于在老年人群中研究代盐和限盐的必要性,袁亦方博士指出,主要是出于获益与安全性考虑。

 

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味觉不断退化,老年人自我减少钠摄入的能力受限。因此,老年人群既是心血管病高发人群,也是减盐干预的重点人群。从安全性角度看,老年人群合并症较多,肾功能有所下降,低钠盐在这一人群的安全性问题也尤为重要。如低钠盐在老年人群中的安全性得以证实,将其推广至其他人群可更加放心。

 

该研究结果证实,相比于普通盐,低钠盐可降低老年人群平均收缩压7.1 mmHg,降低舒张压1.9mmHg,这种降压幅度无论对个人还是群体都很有意义,甚至接近部分降压药的水平;相比于普通盐,低钠盐可减少40%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所以无论是从降低血压的角度看,还是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角度看,低钠盐都是更好的减盐策略。

 

那么,低钠盐是如何预防高血压的呢?袁亦方博士指出,与普通盐相比,低钠盐最大的特点是减少钠的含量,增加钾的含量。减少钠离子的摄入,可减少罹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而且,钾可抵抗高钠带来的升血压作用。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食用低钠盐有助于维持体内钠、钾平衡,对控制血压大有裨益。

 

除了长期关注低钠盐研究,袁亦方博士团队还致力于《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的制定。袁亦方博士介绍道,目前指南已经完成了低钠盐科学证据的搜集、汇总分析,第一轮专家意见汇总也已经完成,正在基于专家意见进行总结和修改,以期能够早日发布。

 

当前,公众对于低钠盐的认识有限,相信通过指南的发布,公众对于低钠盐的认识将得到提高。未来,可考虑联合公共卫生机构、临床医生、各方媒体,加大对低钠盐的推广力度,帮助公众在不降低口味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控制血压。

 

测一测,量一量

血压早知道,降压早达标

 

 

对于高血压,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血压测量都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血压测量可分为诊室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和家庭自测。在访谈中,刘蔚教授对三种监测方式作出了详细的讲解:

 

Ø 诊室血压监测通常是在医疗环境下,由医务工作者为患者进行测量,其专业性更强,也更加准确,且可以重复测量,是高血压诊断和治疗评估最常用的方法。其局限性是对于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诊室血压结果可能高于平时血压,其准确性受限。而且,诊室血压无法完整呈现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情况。

 

Ø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弥补诊室血压的不足,辅助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其局限性是无法像诊室血压那样实现重复测量。患者在携带检测仪回家后,很难保证上臂不动,这可能影响袖带的松紧,进而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而且,对于夜间睡眠较差的人群,其夜间测量可能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

 

Ø 家庭自测血压可以反复测量,也可以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段进行监测,当患者对自身血压充分了解后,也有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但对于肢体活动障碍、认知能力减退的人群,自测血压可能稍有难度。

 

总之,三种血压监测方法都非常重要,合理选择、优势互补,更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在家庭自测血压时需注意:

 

1)安静休息5-10分钟。

 

2)采取坐位测量:老年人和患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鉴于其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故除测量坐位血压外,还建议测量立位血压。

 

3)选择正规血压计:日常血压计种类较多,通常情况下,通过指尖血压计测得的血压数值低于腕式血压计,而腕式血压计的数值又低于上臂血压计,所以刘蔚教授特别推荐上臂袖带式血压计,并根据上臂的粗细程度进行不同袖带的选择。较胖人群的袖带长度应在32公分以上;标准体重的人群,袖带长度在22-26公分,袖带宽度在15公分左右。袖带缠绕时不宜过紧,应留有可容纳1根手指的空间,将其置于距离肘窝1-2公分处,并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测量过程中要保持安静。

 

如果是首次测量,在测完一侧上臂后,建议测量另一侧上臂的血压。如两侧上臂血压数值有所差异,则取较高数值的手臂作为日常血压监测的常用手臂。

 

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时间点,刘蔚教授指出,人体血压通常在清晨、上午八点到十点,下午两点到六点较高,夜间血压偏低,可在这几个时间点进行测量。

 

通常情况下,第一次家庭自测血压往往高于实际血压值,所以可以进行二次测量。如第二次测量的血压数值与第一次测量相差5-10mmHg,可再进行第三次测量。如测量两次,一般以第二次血压值为准;如测量三次,则取第二次、第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多次测量时,每次测量的间隔为1-2分钟,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袖带放气,无需解绑。

 

持之以恒见成效

拥抱运动,战胜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管理,运动必不可少。然而,陈源源教授提到,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运动,而且,高血压人群在运动时,也要注意时间和方法。

 

首先,要关注患者血压升高的程度。一般高压在160mmHg或者低压在100mmHg以上的人群,不建议运动。

 

其次,高血压患者需要先进行风险分层,低危/中危患者可以适当运动,但高危/极高危患者,或者在高血压基础上,已经出现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则需要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不推荐运动。

 

最后,人体血压呈波动性,对于清晨血压较高的患者,不适合晨练;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不适合做蹲起等体位变化较大的运动;餐后低血压人群,不建议在餐后进行运动。

 

陈源源教授特别提到,高血压患者最适合的,也是最需要重视的是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游泳、自行车、太极拳、广播操、八段锦、跳舞、打球、划船等。对此,不同人群可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Ø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轻中度升高,血压相对较平稳的患者,更适合慢跑、游泳等运动;

 

Ø 较肥胖的高血压人群,运动后容易出现哮喘、腰痛的人群,合并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人群,更适合游泳;

 

Ø 不适合进行游泳,体能、平衡力、柔韧性、灵活性稍差的人群,可进行平衡训练、力量训练、拉伸运动;

 

Ø 步行的速度、距离、运动强度可以自己把控,更适合老年人群;甚至整理家务、被褥,都可以作为老年人的运动方式;

 

Ø 儿童的有氧运动需要有趣,且适合儿童生长发育,可选择跑步、跳绳、打球、跳舞等。

 

除了运动形式,保证运动的持续的时间也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满足运动强度的时间应保证在30-50分钟,一周运动3-5次。

 

至于运动强度,日常可通过手环测量所得的心率进行计算。一般采用两种计算方式:

 

1)运动后当时的心率与运动前心率的差值:如每分钟相差60左右甚至更高,则属于高强度;如相差20左右,属于低强度。

 

2)运动后10分钟与运动中的心率差值:如运动后十分钟,心率降幅低于20%,属于高强度;如降幅在30%-40%,则属于低强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自我感觉进行运动强度判断。如运动过程中,稍感劳累、喘息,但还能讲话,或者心跳增快但可耐受,属于中等强度。如以步行速度进行判断,一分钟在120-140步之间为高强度,70-90步为低强度。建议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先进行运动耐量评估,在血压控制不稳定时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如果是低强度,则建议适当增加运动强度。

 

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预防高血压,从每天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开启健康生活,实现理想血压。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