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肿瘤医院以肿瘤防治三维体系做生命全周期的守护者
近年来,杭州市肿瘤医院坚持“立足杭州、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打造小而精的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精准定位,突破传统以“治”为核心的医疗框架,建立“预防前移、治疗精准、疗护有度”三维创新模式,构建起覆盖肿瘤全周期、生命全维度的健康网络体系,书写杭州抗癌事业新篇章。
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防御”的革新实践
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联合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消化道早癌免费筛查活动中,居民叶大伯(化名)看着碳-14呼气试验检测报告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检测结果,紧张不已。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在人类胃内存活的细菌,有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可能性。”听了家庭医生和早筛中心工作人员的讲解,叶大伯想到自己的爱人张阿姨(化名)这些年一直都有胃部不适的情况,于是立即打电话把张阿姨也叫来参加此次的筛查活动。
经检测,张阿姨同样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夫妻二人今年都已60多岁,却从未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也未做过胃肠镜检查,一想到家里祖孙三代平日一起生活,后怕不已。
辖区家庭医生通过杭州市双向转诊平台为夫妇二人转诊至杭州市肿瘤医院行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同时,杭州市肿瘤医院早筛中心也为夫妇二人开通绿色通道,预约床位及内镜检查。
这样的案例在杭州市肿瘤早筛中心屡见不鲜,这也更加坚定杭州市肿瘤医院“关口前移、精准干预”的战略,将肿瘤防治的阵地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甚至个体的生活方式中。
两级联动,优质医疗资源“飞入”基层医院
2023年7月,医院联合上城区14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上城区基层肿瘤早筛早诊工作网络,共建基层肿瘤早筛联盟。此后,医院派驻肿瘤学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并利用双向转诊平台实现“一步转诊”,形成了“初筛普筛在社区基层,重点专项筛查在专科医院”的肿瘤早筛工作模式。
2024年,医院联合西湖、南星、笕桥、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肺癌、女性两癌筛查等医疗特色专科,同时组建市级名医专家领衔的肿瘤MDT多学科诊疗团队,构建了肿瘤防治新局面,真正将防治关口前移的意义落在实处。
全链条管理,让早期肿瘤“无所遁形”
“筛查不是终点,而是健康管理的起点!”杭州市肿瘤医院结合自身特点,深度融合精准医学与智慧医疗理念,建立了覆盖“风险评估—精准筛查—动态追踪”的全链条早筛体系,依托“杭州市双向转诊平台”“家医有约”服务平台等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患者、家庭医生与肿瘤专家的精准对接,形成了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信息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助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辖区内肿瘤高风险人群的防、筛、诊、治、康一站式服务。
医院开展“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癌症筛查与早诊能力提升培训班”,助力基层肿瘤筛查、诊治能力提升
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早筛中心自2021年成立至今,累计开展专项筛查5000余人次,筛查专科知识培训累计惠及2000余名临床医师,检出确诊病例68例,发现早期癌症26例,癌前病变836例;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开展义诊、科普讲座50余场,惠及百姓3000余人,荣获“2024年浙江省癌症防治先进集体”,充分体现医院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肿瘤防治体系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取暖”的医学进阶
多学科诊疗(MDT),打破学科壁垒的“生命攻坚队”
“患者出现咽部不适感伴咳嗽,当地以‘咽炎’处理,后吞咽不适感加重,随之出现颈部质硬蚕豆大小肿块……”杭州市肿瘤医院会议室内正在召开每周一次由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参与的MDT讨论。
市肿瘤医院遵循“规范综合治疗、重视个体差异”的原则,推行多学科合作的肿瘤综合规范化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1+1+1>3”的诊疗效果。同时,进一步细化MDT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通过设立各大病种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提升肿瘤学科临床基础医疗质量,目前设有肺癌一体化诊治团队、甲乳一体化诊治团队、头颈肿瘤诊疗团队、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妇科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骨软组织一体化诊治团队等。
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规范化、精准化诊疗服务
在深化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医疗卫生工作,通过MDT远程连线,促进东西部医学智慧互鉴,共同探索肿瘤专科疾病诊疗路径,缓解区域医疗资源不均衡痛点。2024年共组织开展MDT连线新疆阿克苏市人民医院10余次,并通过选派人才进疆、手术指导、带教查房等多形式为边疆点燃带不走的“医疗火种”。
多学科齐头并进,打破传统壁垒的医教研一体化发展
作为杭州市肿瘤诊疗标准化、规范化的“领头羊”,市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多项技术已迈入国内领先水平,是市属医院中首家通过美国影像与放射治疗学中心认证的医疗机构,也是省内首个通过美国放射治疗肿瘤组认证的医疗单位;肿瘤热疗中心是目前国内热疗设备和热疗诊疗项目最齐全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中心,在省内最早开展肿瘤循环热灌注化疗技术治疗癌性胸腹水、晚期腹膜腔种植恶性肿瘤。
医院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肿瘤科(放射治疗)”,注重深化多学科合作的肿瘤综合规范化诊疗模式
依托“肿瘤科(放射治疗)”浙江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增建设乳腺肿瘤综合治疗亚专科项目,在放射治疗应用方面,聚焦肿瘤发展的新趋势、新应用、新方向,持续提升肿瘤专科能力建设。
借着西湖大学医学院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度融合的“东风”,肿瘤医学与研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青年医师试图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探索肺癌肝转移关键细胞亚型及分子通路,解析肝转移特异性肿瘤微环境,中青骨干博士团队研究CXCL3高表达的食管癌相关纤维细胞促肿瘤机理,核医学科团队开展“碘抵抗性甲状腺癌蛋白质组学分析及临床意义”项目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湖大学“临床+X”项目、首届西湖大学医学院青年医师科学家项目等纷纷落地。这也让市肿瘤医院“学科立院、专科建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的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助推医院核心竞争力和诊疗服务能力跨越提升。
在这里,学科界限正在消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当一例直肠癌患者病理切片触发基础研究课题,当患者家属在临床研究办公室签署新药试验协议,杭州市肿瘤医院用实践证明,医教研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医学进化必然选择的时代进程。
从“痛苦延续”到“生命礼赞”的安宁实践
熹微晨风穿过半开的窗户,将淡金色光线揉碎在纱帘上,病房角落的绿萝承托着晨露,与房间隐隐传来的芳香共舞。这里的时间仿佛被调成了0.5倍,没有金属器械的声响,留有一室安宁祥和的氛围,隐隐还传来询问声,“小汪汪(护士长)来上班了吗,“立早”章主任今天来不来?”俨然像是亲密的朋友间问候,这样的医患互动画面时常会出现,这就是杭州市肿瘤医院“荷宁病房”,更是展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样板间”。
医院建设有浙江省标准化安宁疗护病区,为患者提供暖心关爱与心理支持
当生命步入尾声,这是一段极其需要温暖与关怀的旅程。安宁疗护如同黑夜中静静绽放的一束光,虽然光线温柔,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在这里,医护人员化身患者的守护天使,他们悉心倾听患者的每一句倾诉,用精湛的医术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并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让患者不再孤独地承受病痛的折磨,也为家属提供了可以信赖的专业支撑,在这里,重新定义生命终末期的质量。
杭州市肿瘤医院建设有浙江省标准化安宁疗护病区,是杭州市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之一,自2020年开始探索安宁疗护发展之路,医院深化“11+X”模式安宁共照示范病房管理模式的推广,全面升级优化病房硬件设施设备、不断修订规范服务流程,历时五年,初心不改,始终致力于让生命泊于安宁,截至2025年3月,已为317位终末期患者提供安宁疗护照护服务,让生命有尊严谢幕。
在与肿瘤的持久战中,杭州市肿瘤医院用创新实践证明,真正的医疗进步,不仅是技术指标的突破,更是对生命全过程的理解与呵护。这座吴山脚下的医院,正以科技与人文的双翼,托起无数生命的希望之光,在肿瘤防治的长征路上,写就属于杭州市肿瘤医院的时代答卷。
责编:阎秀峰 王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