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发布: 全国城市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2024-01-13
浏览量:1452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3”城市健康专题论坛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图片1.jpg

发布会现场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毛群安,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体委主任史宗恺发表致辞演讲。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一级调研员宛悦,上海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副处长崔元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张莉,杭州市健康城市指导中心主任王建勋,成都市卫健委机关党委书记、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志春等领导出席了发布会。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长聘教授黄存瑞担任主持。


发布《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年度评价成果

图片2.jpg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毛群安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毛群安表示,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标志。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之基,必然与高水平城镇化、人口高质量发展相伴。健康城市及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产学研用投等各方的参与,特别是高校、智库、专家的智力支持。“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第三方评价工作,汇聚了世界一流的卫生健康、城市建设领域智力资源,构建起了能够对标国际前沿、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健康水平评价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客观刻画中国城市健康画像的突破,为政府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为多视角、多维度、多环节、多渠道推动城市发展贡献了力量。


图片3.jpg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体委主任史宗恺致辞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体委主任史宗恺指出,清华大学作为多学科、综合性的国际高校,应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将文化特征融入到指数研究中,体现中国特色。未来,“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应重点挖掘从学校到城市到国家的文化特征,深入思考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历史、现在和将来产生的影响,从健康文化视角对标国际城市,构建多学科交叉、多理念融合的指数体系,最终能够反映出来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和自然环境下,我们每一个城市融合了文化因素的健康特征。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工作自2020年3月工作启动以来,已连续发布多期年度和专项研究报告,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2023年,课题组在不断完善指标体系、持续拓展指数应用场景的基础上,着眼城市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深入开展了环境健康、健康公共服务、疾病防控等领域的专项研究,并首次推出国际城市健康水平对标。此外,课题组与多个地方城市形成紧密互动,相关研究成果成为政府科学决策、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研究成果介绍

图片4.jpg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介绍,从总体趋势上看,全国城市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尾部城市显著改善。首先,指数2023较去年相比全国城市健康水平上升2.1%,在296个参评城市中有249个城市健康指数出现上升。其次,从指数水平分级来看,头部城市比例提高,引领级、优质级城市数量增加,较去年新增引领级城市3个、新增优质级城市24个,而排位靠后的发展级、追赶级城市数量有所减少。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城市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东部沿海城市健康水平引领全国。东部地区引领、优质级城市大幅增加,中部地区提升明显。从城市群来看,辽中南、山东半岛进步显著,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城市群健康水平排位靠前,长三角主要体现在健康效用较好,珠三角则是健康环境维度优异,辽中南在健康设施方面比较突出。

大城市组健康水平四年间稳步提升。四年大城市组指数年均增长1.53%,近半数大城市评价为引领级和优质级,且无追赶级城市。

中小城市组健康水平四年来加速上升,年均增长达到1.65%,追赶级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但尚无中小城市达到引领级。

引领级城市分享先进经验做法

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排名中,上海市、杭州市、成都市是位于全国前八名的引领级城市。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副处长崔元起,杭州市健康城市指导中心主任王建勋,成都市卫健委机关党委书记、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志春,分享了在城市健康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上海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副处长崔元起表示,近年来上海市民三大健康指标连续多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领先水平,世界卫生组织赞誉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上海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上海建设,主要推进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战略引领。2019年出台全国第一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推出18个专项行动。二是注重社会共治。建立了多部门合作机制,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健康促进中心,并在全市16个区全部成立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中心。三是加强个人赋能。坚持健康读本及支持工具发放,自2008年开始连续14年向市民家庭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并建设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体验与互动活动,为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

杭州市健康城市指导中心主任王建勋介绍了杭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健康治理逻辑框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下,通过共建健康城市、共促人的发展、共享健康福祉三个路径来实现“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目标。杭州市健康城市治理模式经历了试点模式、监管模式、协同模式三个演变过程,如今成为更积极主动参与、多元化的治理模式。此外,杭州市持续推进健康影响评估,构建健康城市平台,系统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并开展了包括健康空间环境现状研究、健康城市理念研究等多项健康城市研究。

成都市卫健委机关党委书记、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志春提出,成都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度统筹健康城市工作。一是大健康理念融入健康城市顶层设计,把健康成都专题培训纳入党校培训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和部门将健康融入城市远景规划,实现了城市规划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转变。二是大服务举措助力健康城市基层赋能,以健康细胞创建为抓手推动健康城市建设,以健康城市评价工具为抓手促进区县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同时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以微网实格建设为抓手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大共享氛围夯实健康城市群众根基,落实适龄女孩补贴接种HPV疫苗、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健康生活工具包发放等普惠措施,全力促进人群健康。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