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医养融合”新模式 打造失能老年人安全舱

2024-08-20
作者: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 王灵芝
浏览量:5186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高龄、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增加,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贴心的医疗卫生和生活照料服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简称集团)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响应国家医养结合政策,链接养老、医疗、基层党组织等方面资源,以高塘岛乡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试点,不断探索“党建+医养融合”服务模式,让养老更有“医”靠。该试点项目《老有“医”靠  托底重度失能老人养老》先后在中国蓝新闻、宁波电视台、今日象山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象山县探索基层卫生院“医中增养”模式打造失能老人“安心家”》在《浙里共富》开展经验分享。

压实责任链条,在强化政治保障上发力

一是凝聚部门合力。聚焦海岛群众需求,集团党委将医养结合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重点推进,联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工作人员针对养护服务成本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与医养资源整合利用三大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围绕“共话养老,办好民生实事”主题开展“健康说事”活动,研究医养结合工作进展。2023年8月以来,先后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会7次。

图片4.jpg 

二是完善推进机制。集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将医养结合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形成党组织书记牵头抓总、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党支部跟进、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机制。

三是摸排重点人群。依托家庭医生、社会工作者、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对辖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情况摸排,重点排查老年人身体状况、居住条件及经济状况、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等内容,共摸排高塘岛乡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 4204人,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49 人,建立老年人电子档案,实现数据共享。

夯实红色堡垒,在激发卫生院新活力上发力

一是升级改造服务阵地。盘活卫生院闲置病床,创新增设养老职能,参照养老机构建设标准,打造相对独立颐养区,设置公共开水房、洗衣机房、阳光房,对安全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增配护理床、陪护椅凳、中心吸氧、呼叫铃等专业医护设备。截至目前,改造闲置病房9间,设置养老服务床位18张,入住率达100%。

二是配备配齐服务力量。医养中心配备CT、彩超、心电图、肺功能测试仪等诊疗设备。推行“一支队伍、多元力量”共管医养中心,建立医生组、医护组、养护组、后勤保障组和办公室“五位一体”组织架构,为老人提供连续性、整体性的“医康养护一体化”服务。

三是市县联动资源共享。依托市县联动体系建设胸痛、卒中及创伤中心,织密涵盖影像、心电、病理、检验、消毒供应的五大共享网络,拓宽远程会诊、在线咨询配药等“互联网+”医疗服务面。通过党员带头下沉至基层卫生院开展坐诊、带教、查房等方式,提升“医养中心”服务团队的诊疗服务能力。

打造标准体系,在擦亮“医养融合”服务品牌上发力

一是养护服务普惠化。完善“医疗+养老”服务流程,综合考虑卫生院良性运转和养老家庭降本减负双重因素,合理制定收费标准,落实象山县内首个卫生院“长护险”定点单位挂牌,截至目前,入住老人平均每月花费2583.8元,节约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成本超40%。

 图片1.jpg

二是医养资源系统化。引进第三方养老服务公司,打造集医疗诊治、护理康复、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社工关爱等一体的专业团队,为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医康养护”服务,让失能老人生活有尊严、有质量。截至目前,该团队共有医生及护士10名、专业护理人员4名,该“医养中心”累计入住老人36名,其中长护险老人15名。

三是服务方案个性化。对入住“医养中心”的老年人实行“医”“养”动态管理,专业团队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时制定和调整个性化服务方案,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设置安宁疗护病床,为终末期老年患者提供癌症镇痛、心理支持、人文关怀等多元化服务,满足失能老人高质量养老需求。

(责编:阎秀峰 鲁菲)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