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祝军:“守”好每一位病人,除了他们的健康还有尊严
重症医学科(ICU)常被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与危重症病人朝夕为伴,早已深谙生命的脆弱和可贵,触摸到医学的有限和可能,在见过太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和不该放弃而放弃的抉择后,他们对于生死的博弈与考量也比普通人更多了一份理智和敬畏。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中心ICU主任彭祝军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湘雅医院、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湘雅二医院进修学习,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而他从事重症医学专业二十余年了,由于重症病人病情瞬息万变,医生必须随时根据化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因此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位病人都是靠医生日夜不间断的‘守’出来的。”然而除了用坚定的职业信仰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守”好病人的健康,他还希望通过专业判断与病人家属共同“守”好病人生命最后的尊严。
10月2日晚7点,正值国庆假期,一名来自炎陵的57岁男性患者被诊断为肝癌晚期消化道出血并穿孔,伴感染性休克,门静脉广泛癌栓形成,女儿张女士救父心切,经多方打听后要求转省直中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医院派出移动ICU从炎陵接回患者。
彭祝军主任在接到患者转诊信息的第一时间到达病房,组织10余名专家开展多学科联合疑难病例讨论,部分专家表示手术指针明显,建议手术治疗,也有一部分专家认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患者即使没有胃肠穿孔,生存时间也不超过2个月,手术风险高,手术效果不佳,术后改善生存质量的可能性也不大,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建议保守治疗。
彭主任将张女士拉到谈话室询问意见,一道关乎生死的“选择题”就这样摆在张女士面前。张女士是家里的独生女,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生计,经济状况本就不宽裕,父亲的疾病无疑像一个定时炸弹让她措手不及。
彭主任深知她的压力与无助,于是耐心地与她分析父亲的病情。彭主任说:“从外科手术治疗方面,你父亲完全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从身体状况、预后效果、人文关怀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角度考虑,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无论手术与否,已经无法让他的病情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术后他需要靠仪器维持生命,生活质量极低,并且随时可能走到生命的终点。为避免出现人财两空的局面,建议您选择姑息治疗。”
彭主任的一席话让张女士一家人最终选择放弃手术治疗,她决定回去好好陪父亲走完最后的日子。在回访电话中,她对彭主任充满感激:“我从未想过一个素未谋面的医生会为我们普通百姓考虑那么周全,在为父亲的生死做选择时,我十分无助,是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真是一位善良、有担当、值得信赖的好医生!”
放弃无用的治疗,向先进理念学习,让病人有尊严地死去。这在目前的中国,在老百姓心里,还需要接受的时间与空间。但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资深医生,彭祝军主任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以仁爱之心行仁爱之术,让病人有尊严、少痛苦、更愉悦地步入往生之途。“ICU的医生要有勇气攀登医学的高峰,创造生命的奇迹,但特殊情况下,更要有勇气引导身边的人去选择尊重生命本身。”
如果把ICU的医生比作生命花园的园丁,那么他们的职责除了把花“守”得饱满精神些,还要把每一朵即将凋零的花“守”得好看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