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构建“企业健康管理中心”服务矩阵 让职工的健康更有“医”靠
职工“看病远、问诊难、健康管理缺”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健康服务的痛点难点。为解决这些难点痛点,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深化公立医院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联建合作方式,以打造全域“医企健康共同体”为目标,创新构建“企业健康管理中心”服务矩阵,把惠民、便民、利民的健康指导、健康科普、健康服务送进企业,让职工的健康更有“医”靠。
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守护”的创新实践
在南浔区双林镇的快递园区内,一间约30平方米的“企业健康管理中心”成为“快递小哥”与周边居民的“健康港湾”。据介绍,该站点由双林人民医院党总支、快递园区党支部联合搭建,于每月5日、20日定期开放。党员医护志愿者为园区职工提供“微义诊”、体检报告解读等服务,并辐射周边提供免费医疗咨询、健康指导和中医养生等项目。
“过去看个小毛病要请假半天,现在午休时就能完成问诊取药。”员工李师傅感慨道。据统计,全区66个“企业健康管理中心”累计为40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超10万人次,职工慢性病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
“三心工作法”解锁健康服务密码
“企业健康管理中心”的独特优势在于将党建势能转化为服务效能:
初心映照:依托党建联建平台,积极构建“企业吹哨,支部报到”服务机制,形成“1+49+N”(1个机关党总支、49个基层党支部、N个企业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服务微网格。由临床专家、疾控专家、执法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组建“红色管家”服务小分队,根据企业需求开具职业健康体检、体重管理、健康指导评估、健康档案管理、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生活指导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处方”,为企业存在的健康问题“把脉问诊”。
贴心设计:启动企业职业健康管家试点,发挥公立医院特色学科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服务方案。编制“需求清单”“项目清单”“管理清单”三张清单,形成《“医企健康共同体”服务手册》,建立“一人一档闭环评估”机制,为企业提供职业健康“管家式”服务和医疗健康“点单式”服务。同时每个站点配备“企业健康主管+医院党建指导员+健康联络专员+健康志愿者”,构建起“中心站点+云医疗+巡回车”的便捷服务通道。
暖心服务:成立医院功能社区签约办,创新推出“助企惠民”签约服务包。内容涵盖在线问诊、中医服务上门、发放就医“绿色通行证”、远程医疗支持、特需一对一服务等优质诊疗服务项目。依托“你点单,我服务”家医签约机制,建立全专融合签约服务团队,强化企业职工“筛查—评估—干预—管理”全流程健康服务链,满足多元化签约服务需求,实现慢性病监测、职业病筛查、心理疏导等8大类32项服务“一站集成”。
在科技园区,针对IT从业者推出的“午间肩颈康复操”“心理减压舱”等服务广受好评;在制造业集聚区,肺结节早期筛查、噪声性耳聋听力筛查等项目已惠及2.5万名一线工人。
从健康驿站“量变”到治理样本“质变”
“企业健康管理中心”的溢出效应远超预期。南浔全区基本完成企业健康管理模式从“单点干预”向“全周期健康治理”的战略跃迁,成功创建45家健康企业,58名职工荣获“职业健康达人”称号,84个企业健康服务事项办结率100%,企业风险化解率达91.07%,构建起健康政策创新与企业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格局。更令人欣喜的是,职工自发组建健康互助小组、开展健康知识“传帮带”活动,形成“受助—助人”的爱心循环。
“这不仅是医疗服务场景的创新,更是党建引领基层健康治理的生动实践。”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企业健康管理中心”模式已升级为“智慧健康社区”建设核心模块,未来将持续通过改善作业环境、建立健康阵地、开展文体活动、优化膳食结构等日常措施,为企业根植健康观念,促使企业职工从“要我健康”向“我要健康”的思想和行动逐步转变,同步向新就业群体延伸服务触角。
责编:阎秀峰 王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