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小琴(化名)是个伶俐的小姑娘,平日里她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好奇的灵光,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然而,命运在她幼小的生命里埋下了一颗不幸的种子——先天性脑部肿瘤。2024年,她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手术,虽然暂时战胜了病魔,但术后需要长期休养,并定期更换胃管。由于家离县城有35公里远,到县医院接受常规护理成了一个难题。
每次小琴需要更换胃管时,全家人都必须早早起床,打车前往县医院。完成治疗后回家已是下午,两位老人还要强忍疲惫,照顾小琴的日常生活。这样的奔波不仅耗费高昂的打车费用,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小琴的康复之路变得异常艰辛。
正当全家人为如何持续这种治疗而陷入困境时,石城县人民医院护士给小琴的爷爷奶奶介绍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只要手机上下单,护士就能上门服务。然而,当了解到这项服务可能产生额外的里程费用时,小琴一家又陷入了沉默。他们担心,这份关怀是否会因为经济的重负而变得遥不可及。
得知小琴家的窘境后,医院护理部迅速行动起来,并向赣州市护理质控中心沟通,顺利获得了同意,由当地卫生院来开展“金牌护士服务”,并委托医院对当地卫生院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与考核。此举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将入户服务的路程降到最短,服务费用降到最低。每月省下的一大笔打车交通费和其他费用为小琴家减轻很多经济压力。
日前,医院专科护士陈晶和乡镇卫生院的护士一同前往小琴家,她们带着专业的医疗箱,进行胃管的更换工作并现场指导和交接,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能手法轻柔、准确无误。当胃管顺利更换完毕,小琴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的奶奶紧紧握住两位护士的手,感激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样的服务对我们农村人来说连想都不敢想。没想到,这么快你们就上家里来了,真是帮到大忙了”。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城乡护理联动迈出的一大步,实现了县-乡-村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预约,护理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真正做到了乡村延伸护理服务,极大地缩短了服务半径,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责编:阎秀峰)